close
前陣子,Ann突然出車禍
到醫院探視了一個下午
Ann因徒增了家人身心負擔而深感內疚
病塌間與她閒聊,而談起施與受兩者。
推著Ann到醫院的空中花園晃晃
碰巧遇到醫院實習學生在舉辦衛教活動
於是我們也前往聆聽。
整個畫面很熟悉、卻也很陌生
熟悉的是:
Ann與我皆曾經在醫院擔任社工師
我們總是站在給予幫助的立場。
陌生的是:
我們卻從不習慣擔任一位受助者的角色。
過程中,看著昔日活跳跳的Ann傷勢不輕
行動只能藉由乘坐輪椅,而這輪椅還得仰賴我操作
看著那些未來的護理人員認真地解說復健內容
再看看我們,此刻卻成了病人與家屬
頓時有種時空錯置之感…
記憶裡熟悉的一切變得有些混沌與模糊了。
此情此景,再次呼應病房裡與Ann分享的觀點:
「施與受,同樣有福」。
「施比受更有福」總能琅琅上口
但仔細想想,當大家一昧地只選擇扮演給予者
那股想散播出去的愛、力量,該往何處去?
當愛無處可去時,這愛,似乎英雄無用武之地了。
人的一生中,總會有些時刻,需要他人援手
而這一生裡,我們不會永遠只扮演單一的角色
有能力與機會時給予;需要時則接受。
近日一則新聞,飾演大長今的李英愛,慷慨解囊
襄助了台灣一位早產兒的醫療費用。
就像李英愛說:
「感謝台灣人民對大長今的支持讓她有機會回報」
如果沒有人願意看李英愛的戲,她今日如何有能力回饋台灣?
一般人容易抱持著:給予比較高尚,接受則是種羞恥的心態
仔細想想,沒有他人的接受,我們想給出去的一切
頓時,毫無意義了!
施與受的本質歸根竭底,根本是同一個,無二無別。
全站熱搜